溪碧金筆廣場:橋沖鎮(zhèn)溪碧村的一個落后小村莊在這幾年正在發(fā)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現在溪碧村的金筆廣場上一座金筆造像下面鐫刻著五個行書繁體大字“筆從何處來”。這個便是我今天要分享的故事:1927年南昌起義后,一部分官兵南下廣東,經歷三河壩、湯坑等數次激戰(zhàn),挺進海陸豐。時任中共前敵委員會書記的周恩來身患瘧疾,無法隨大部隊乘船轉移出海,情況危險。10月17日,在陸豐縣委嚴密組織下,在當地農會、農民自衛(wèi)軍貼身護送下,周恩來從金廂下埔黃厝寮轉移到橋沖鎮(zhèn)溪碧村陳水珠家,聘請當地名醫(yī)大塘村的盧闊進行治療,溪碧村農會會員陳水珠和赤衛(wèi)隊員多次冒險出入白軍占領區(qū)為周恩來抓藥。經過幾天的治療,周恩來病情大為好轉,由陳水珠和赤衛(wèi)隊員陳媽家等人護送轉移回黃厝寮,臨別,周恩來將隨身所帶關勒銘牌金筆贈予陳媽家。10月22日晚,周恩來、葉挺、聶榮臻等一行乘船從金廂鎮(zhèn)洲渚村出發(fā),安全渡海抵港。從此,這支帶著南昌起義城頭硝煙的關勒銘金筆便留在了溪碧村。
風云激蕩,金筆無言。1964年,陳媽家的大兒子陳金松將金筆轉贈給考上暨南大學的妻弟黃峨(后任《南方日報》社委)。直到2019年,黃峨方得知金筆的不凡來歷,不勝唏噓。時值全黨如火如荼地開展“不忘初心、牢記使命” 主題教育,《南方》雜志組織記者輾轉多地,歷時月余,尋訪印證金筆故事,寫成《筆從溪碧來》系列報道,刊發(fā)后旋即激蕩起紅色沖擊波。省扶貧辦多次深入溪碧村調研指導,看到溪碧村落后的面貌,決定撥款支持該村建設金筆廣場,并支持該村的新農村建設。汕尾市、陸豐市領導高度重視,想方設法籌集配套資金,使工程順利上馬。
雕塑名家蔡文星根據《筆從溪碧來》的報道,對金筆廣場進行整體布局,并創(chuàng)作了關勒銘金筆造像。建設團隊以修舊如舊的原則,對周恩來當年養(yǎng)病的舊址進行重建,并根據溪碧村現有條件,將村房村舍外墻統(tǒng)一刷上了上白下藍顏色,整體協調生動。經過一番打造,今天的溪碧村水泥路暢通,金筆廣場等各景點與原有建筑物諧共處。